云南配资平台 一部浓缩版西方艺术史:回顾这些年在东一看过的展

发布日期:2025-02-18 09:48    点击次数:96

云南配资平台 一部浓缩版西方艺术史:回顾这些年在东一看过的展

2月9日,随着毕加索、莫迪里阿尼与现代艺术展的闭幕云南配资平台,在外滩老建筑里运营近6年的东一美术馆暂停办展,前途不明。

东一美术馆由天协文化与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合作建立,开馆以来举办了不少特展,以国外引进的作品为主。负责运营美术馆的天协文化是中国大陆首家致力于将西方艺术大师作品引入国内的民间机构,由著名书画家谢稚柳、陈佩秋夫妇的儿子谢定伟创办。这些年来,东一美术馆为上海的文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民营机构办展不易,维持艰难,终于还是迎来了谢幕。

虽然门票不便宜,但冲着名家作品,这些年来,我在东一看了不少展,有幸见到了拉斐尔、提香、鲁本斯、莫奈、克里姆特等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拼凑起来,可以讲述一部浓缩版的西方艺术史。接下来,我准备按西方艺术史的发展,简要回顾下在东一的看展经历(早期的一些展览没有拍作品标签,名称可能和馆方介绍有出入)。

文艺复兴

中世纪晚期,欧洲人口迅速增长,技术进步,经济复苏,贸易繁荣,一跃成为欧亚大陆最活跃,最具探索和革新精神的地区。社会剧变之下,欧洲逐渐走向现代,在文艺领域,转向的标志就是文艺复兴。

意大利地处罗马帝国发源地,是中世纪欧洲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东一和意大利合作较多,展出的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上半叶的文艺复兴初期。

展开剩余97%

安东尼奥·迪普乔·皮萨诺,廖内洛·德·埃斯特肖像,1441年。

安德烈亚·曼特尼亚,锡耶纳的圣伯尔纳定,约1450年。曼特尼亚是透视法主要的早期实践者之一。

文艺复兴早期,艺术家大多集中在意大利北部的翡冷翠。15世纪末,翡冷翠遭法国入侵,狂热的萨沃纳罗拉修士上台,大力抨击人文主义。与此同时,罗马教皇成为最大的艺术赞助者,委托艺术家创作以强调自身和天主教会的权威,文艺复兴的中心转向罗马。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文艺复兴盛期,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这三位杰出人物为代表。

拉斐尔,圣塞巴斯蒂安,1502年。拉斐尔是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善于处事,订单不断,后来还开了个大工作室,虽然英年早逝,却留下了许多作品(虽然未必完全都是自己的作品)和徒弟。

Altobello Melone,切萨雷·波尔吉亚肖像,约1513年。这位是刺客信条兄弟会中的大反派。

Carlo Antonio Procaccini,植物群,约1600年。有点像达芬奇的风格。

意大利北方的威尼斯以富庶闻名,16世纪的威尼斯虽然已过了巅峰,但在艺术领域却是和罗马并列的一大中心。作为贸易强国,威尼斯人总能搞到优质的帆布和颜料,因此传世的威尼斯画派作品大多是油画,而非壁画。

乔凡尼·贝利尼,圣母子(又名Alzano圣母),约1485年。乔凡尼·贝利尼发展出注重色彩,影调丰富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是威尼斯画派的先驱。

乔尔乔内,摩西的考验,1502-1503年。乔尔乔内和提香都是乔凡尼·贝利尼的徒弟。生命短暂的乔尔乔内热爱音乐和诗歌,尤其善于描绘浪漫诗意的田园牧歌场景。乔尔乔内的存世作品不多且难以确认,但他开拓了风景画和肖像画的发展,对威尼斯画派影响很大。

提香,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约1510年。长寿多产的提香以擅长色彩著称。在他生活的年代,帆布取代了木板,成为油画的主要媒介,这影响了提香的作画习惯。提香可能是第一个注意到油画笔触表现力的画家,他的画作构图大胆,富有张力,几乎使用了当时的各种颜料,通过强烈的色彩,为画作注入了质感和戏剧性。

提香,花神,约1517年。

提香及其工作室,试观此人,约1550年。

提香及其工作室,维纳斯、丘比特、狗与山鹑,1550-1560年。此画有多个版本,这是乌菲齐美术物馆的版本,同期在浦东美术馆展出了普拉多博物馆收藏的版本。

丁托列托,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约1546年。16世纪晚期的威尼斯画家丁托列托立志要把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力量结合起来,他借鉴当时流行的样式主义手法,采用大胆的笔触,富有动感和力量的人物姿态,夸张的构图、透视和光线,赋予画面以强烈的戏剧张力,带有后来的巴洛克艺术风格。

丁托列托,圣马可解救奴隶的奇迹,16世纪末。

丁托列托,丽达与天鹅,1551-1555年。

保罗·委罗内塞,奥古斯都与女先知,约1550年。委罗内塞与提香、丁托列托并称威尼斯画派三杰,他没有受样式主义的戏剧性画面影响,继续专注色彩,致力于表现带有古典建筑的,宏伟壮丽的场景,留下了不少大尺幅的作品。东一没有借来他的大尺幅作品(借来也放不下)。

保罗·委罗内塞,穿越红海,约1560年。

保罗·委罗内塞,基督受洗,约1580年。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代

16世纪后期,欧洲陷入持续数十年的动荡。对外,随着科学革命和新航路开辟,欧洲国家从认知和经济两方面不断向外扩展,对内,愈演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将人群分化,点燃了波及全欧的三十年战争。这一时期的艺术更加写实,追求宏大和戏剧化,与注重理性和秩序的古典艺术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常以“巴洛克”(Baroque)形容这种风格,但简单的概括,并不能够还原当时各国的艺术风貌。

鲁本斯,圣多米提拉,约1606年。鲁本斯是佛兰德斯绘画的代表,他从小接受人文主义教育,精通多国语言,深受欧洲各国王室青睐,不但是成功的画家,也是个外交家。鲁本斯受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和威尼斯画派熏陶,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比较壮硕,擅长用轻盈阔大的笔触描绘高光和反光,色彩明快鲜艳,不沉闷。

Matthias Stom,烛光下的饮酒者,1640-1650年。巴洛克时代,欧洲许多国家的王权不断加强,与之相反,北方的则发展出繁荣的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绘画大多瞄准平民需求,不那么追求壮丽和戏剧性。Matthias Stom是荷兰画家,绘制过不少烛光背景的画作,可以看出卡拉瓦乔对他的影响。

欧洲传统上最为注重历史题材(包括宗教、神话内容)的画作,这类题材也常绘制在建筑中,作为壁画、天顶画。巴洛克时代的历史画大多具有场面壮阔,动作富有戏剧性等特点。

塞巴斯蒂亚诺·里奇,托斯卡纳的寓言,约1706年。

路易十四死后,法国贵族摆脱了国王的严格控制,形成了一种及时行乐的柔媚艺术风格,后人常以洛可可(Rococo)形容这种风格。

布歇,圣婴耶稣祝福施洗者约翰,1758年。洛可可时代是女性崭露头角的年代,法国的蓬皮杜夫人,奥地利的玛丽娅·特蕾莎皇后、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女皇,无不是当时响当当的人物,她们既掌控着政权,也支配着上层的审美趣味。法国画家布歇深受蓬皮杜夫人宠爱,成为法国绘画界最重要的人物。

巴洛克时期,静物、风景等绘画题材逐渐发展起来,一些艺术家甚至以此为业,专职创作这类题材。

克里斯托弗·穆纳里,有鸭、萨拉米香肠、培根、苹果、柠檬、橙子、花菜、甜菜、洋蓟和铜锅的静物,1706-1713年。

雷切尔·勒伊斯,静物,1715年。

尼古拉·范·胡布拉肯,艺术家弗朗索瓦·里维埃肖像,1720年。

人物画在当时依旧占据重要地位,存留作品众多。

亚历克西斯·格里穆,朝圣男孩的肖像,1725年。

夏尔丹,搭纸牌屋的男孩,约1737-1742年。夏尔丹以静物画和风俗画闻名,他的画风朴实平静,情感细腻,和当时流行的洛可可风格几无共通之处。受到崇尚自然主义的启蒙思想家的青睐。

夏尔丹,持羽毛球和球拍的女孩,约1737-1742年。

1738年和1748年,赫库兰尼姆与庞贝,两座保存完好的古罗马城市重见天日,在考古发掘和古典文化熏陶下,艺术家们重燃起对古典艺术的热衷。在艺术史家温克尔曼的提倡下,几位在罗马工作的艺术家:安东·拉斐尔·门斯、蓬佩奥·巴托尼和加文·汉密尔顿、乔瓦尼·皮拉内西,为新古典主义建立起基本的原则。

蓬佩奥·巴托尼,在吕科墨得斯王宫内的阿喀琉斯,1746年。

拉斐尔·门斯,奥地利大公斐迪南·卡尔和女大公玛丽亚·安娜的双人肖像,1770-1771年。

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一个来自启蒙运动对理性的强调,一个则来自启蒙思想家对自由的渴望。它们一个从古典时代寻找原型,另一个则从民间艺术、异域风情和中世纪汲取灵感,崇拜英雄,张扬情感,如同启蒙运动的一个叛逆孩子。

戈雅,玛丽亚·特蕾莎·德·瓦拉布里加的骑马肖像,1783-1784年。戈雅被誉为“最后一位古典大师和第一位现代大师”,是委拉斯凯兹之后到毕加索之前最具影响力的西班牙画家。戈雅一生画风多变,来国内展出的基本都是晚年画风剧变前的作品。

戈雅,斗牛士肖像,1797年。

安吉莉卡·考夫曼,福尔图娜塔·苏尔格·凡塔斯蒂奇肖像,1792年。安吉莉卡·考夫曼来自瑞士,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著名女性画家。

西方早期的风景画往往是历史和人物画的附庸,到了18世纪,风景画中的人物比重逐渐降低,变得更具独立性。

克洛德·约瑟夫·韦尔内,在意大利海港外、暴风雨中的沉船,1743-1748年。

辉煌一时的威尼斯画派在巴洛克时代停滞不前,直到18世纪的洛可可时期,才出现了一批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提埃波罗和卡纳莱托。他们一个发展了意大利的幻觉天顶画传统,在欧洲各地绘制了许多带有洛可可色彩的大作,被誉为当时最优秀的装饰艺术家。另一个则专注描绘威尼斯风光,用照相般的精确度,自然的光影和大气透视,记录下18世纪中叶的威尼斯。

提埃波罗,两个飞翔的小天使,1740-1750年。

提埃波罗,里纳尔多抛弃阿米达,1750-1755年。

卡纳莱托,随想画:环礁湖边的坟墓,1756-1760年。

卡纳莱托,威尼斯总督府景观,1735-1750年。卡纳莱托非常高产,大多数作品聚焦威尼斯风光,有点像现代的明信片。

弗朗切斯科·瓜尔迪,圣马可广场朝向大教堂,1760-1770年。

托马斯·帕奇,那不勒斯湾和背景中喷发的维苏威火山的景观,1767-1777年。

中国风

洛可可时期对异域艺术的好奇,推动了中国风在欧洲的流行。当时欧洲各国的达官贵人热衷于收藏中国的瓷器,产自广东一带,描绘中国场景的通草画也大量出口。可以说是大芬村画家的先驱。

中国外销画,约1770年。

印象派及其时代

19世纪初,一些法国画家开始走出画室,在户外直接绘制风景画,以巴比松画派最为著名。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艺术风潮的改变,一批年轻画家开启了更大规模的革新,预示着现代艺术的诞生。

欧仁·布丹,鹿特丹股票交易所桥,1876年。欧仁·布丹是首批完全在户外作画的风景画家之一,偏爱以明亮的颜色、直接的步骤作画,直接指导了莫奈、西斯莱等印象派核心成员。

莫奈,日出印象,1872年。印象派之名便得自于此画。莫奈始终如一地坚持印象派风格,以及对光影的追求,可以说是印象派最重要的代表。

莫奈,莫奈夫人卡米耶在在特鲁维尔海滩上,1870年。

莫奈,粉色睡莲,1897-1899年。

毕沙罗,穿裙子的菲利克斯肖像,1883年。毕沙罗是印象派画家中的长者,对后辈多有提携,也是印象派最核心的画家之一。

阿尔弗莱德·西斯莱,湖畔景色。西斯莱是英国人,一生专注风景题材,也是印象派的核心成员。

贝特·莫里索,花园里的女人。莫里索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性画家,和马奈交往密切,也是印象派的核心成员。

亨利·方丹-拉图尔,自画像,1860年。方丹-拉图尔和印象派画家交往密切,但风格相对比较传统,国内很少见到他的作品展出。

19世纪中后期的法国艺术家受到包括浮世绘在内的异域艺术影响,上图是日本浮世绘名家葛饰北斋编绘的图谱《北斋漫画》,有点类似于中国的《芥子园画谱》,带有艺术启蒙性质。

浮世绘引入了西方绘画的线性透视以及西方版画的制作技法,构图上颇具现代感,这对印象派艺术家也很有影响。

和印象派同时代,融合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学院派艺术在欧洲各国大行其道。虽然后人对其多有贬低,但在当时,学院派才是欧洲艺术界的主流。

Francesco Hayez,威尼斯共和国派来的卡特琳娜·科尔纳罗的叔叔向她展示了圣马可的旗帜,约1857年。Hayez是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学院派画家,国内对这一时期意大利艺术的介绍比较少,他的知名度相对也比较低。

Vittorio Corcos,梦,1896年。

Telemaco Signorini,翡冷翠隔都,1882年。独立于法国,19世纪中叶,一批年轻的意大利艺术家开始以现实主义的态度记录意大利的城市和农村,认为视觉是由明暗对比的色点,或者macchia(即斑痕)构成的,提倡以并置色彩绘画。批评者因此贬称其为Macchiaioli,即斑痕派。斑痕派是19世纪意大利最具开创性的艺术运动,在印象派之前预示了新艺术的特征。

印象派之后

印象派开启了一系列新艺术风格的探索,人们笼统的将这些各不相同的探索称为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不过在我看来,将其译作“印象派之后”更合适一些,因为这些探索者虽以印象派为起点,却各有自己的美学观念,虽然都反对学院派主流审美,却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高更,年轻农民的头像,1888年。后印象派艺术家以高更、梵高、塞尚最为著名,其中高更以融合异域文化、宗教艺术、民间艺术乃至原始艺术元素著称。高更晚年浪迹南太平洋,他是小说《月亮与六便士》的原型。

塞律西埃;宝贝儿,走,去看那玫瑰;1910年。高更艺术生涯前期曾来到法国西北沿海的布列塔尼,在他影响下形成了阿旺桥画派,塞律西埃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幅画现场看起来有种阳光闪烁的美感,照片很难体现。

在高更影响下,包括塞律西埃在内的一批年轻艺术家成立了名为"纳比派"的秘密组织,纳比派沉迷于宗教和精神领域,关注神秘主义和东方宗教,寻求通过艺术传达神秘主义。纳比派强调色彩和绘画的平面属性,重视艺术的装饰色彩,试图打破艺术和装饰的区分,不过他们并没有像高更那样离开现代社会,而是以日常生活和风景为主题。

皮埃尔·博纳尔,浴盆里的裸体,1903年。

皮埃尔·博纳尔,海岸,1910年。

皮埃尔·博纳尔,鸢尾与丁香,1920年。

梵高,阿尔勒妇女,1889-1890年。梵高大概是后印象派画家中大众知名度最高的一个,他画作中鲜明的色彩、极具代表性的笔触令人印象深刻,启发了后世的表现主义等流派。

塞尚,儒尔当的乡间小屋,1906年。后印象派三杰中,塞尚的人生大概是最平淡的,但他对现代艺术影响也许最为深远。塞尚将大自然看做各种几何体的组合,注重物体的稳定和内在结构,抛弃了传统绘画的线性透视和明暗,完全通过色彩的冷暖、色块的形状、位置、大小表现结构、距离和体积感。从这幅画就可以看出塞尚和后世立体派的关联。

同样受印象派影响,一些画家更注重其对光和色彩的探究,由此诞生了新印象派,又称点彩派,以修拉、西涅克、克罗斯为代表。新印象派画家将色彩分解为由纯色组成的色点(或用现代人熟悉的词:像素),通过色点排列描绘光线和色彩,风格非常鲜明。

保罗·西涅克,开花的树,1902-1904年。

亨利-埃德蒙·克罗斯,威尼斯的运河,1903-1905年。

新印象派在法国之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在意大利。意大利的点彩法相对没那么机械,主要借鉴其并置纯色的做法,但不局限于用色点作画。

朱塞佩·佩利扎·达沃尔佩多,鲜花盛开的田野,1900-1903年。这幅画实地看起来有种柔和温暖的光感。

Carlo Prada,风暴过后,1908-1910年。

新艺术运动

19世纪中叶,有感于装饰艺术的贫乏,在评论家罗斯金、画家威廉·莫里斯以及建筑师奥古斯都·普金的推动下,英国兴起了艺术与工艺运动(也称工艺美术运动),致力于为人民群众创造出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实用品。这一风潮传至欧洲,形成新艺术运动,标志着艺术设计的大众化和实用化。

劳特雷克,骑师,1899年。劳特雷克是印象派之后比较著名的探索者之一。他出身贵族,流连于巴黎的灯红酒绿,受德加和浮世绘影响,打破线性透视,用平面化的线条、色彩以及符号,夸张的表情和姿态,成功捕捉到城市中的勃勃生气,以及放纵的消费主义精神。劳特雷克为巴黎的娱乐场所绘制了许多海报,被视为近代海报设计和石版画艺术的先驱。

1862年,一批不满法国官方沙龙的艺术家成立了法国国家美术协会,协会以诗人泰奥菲尔·戈蒂耶为主席,包括德拉克罗瓦、库尔贝、夏凡纳等成员,被认为是艺术分离派的先驱,此后,如巡回展览艺术协会那样的独立艺术组织相继在欧洲各国出现。

克里姆特,女性的三个阶段,1905年。克里姆特是维也纳分离派的领袖,这一派成员大多倾心于将绘画、建筑、装饰艺术统一起来,重视装饰性,和新艺术运动的宗旨不谋而合。克里姆特的风格受拜占庭和日本艺术以及家族雕金手艺的影响,他最著名的几幅作品以黄金装饰,构图令人想起日本的屏风,整体看来又有拜占庭马赛克和日本琳派艺术的风韵,极尽奢华的感官刺激。

20世纪初

20世纪初,欧洲艺术领域新流派不断涌现,可以说是艺术探索的黄金时代。野兽派是20世纪初第一个具有重大开拓性的新艺术流派,以色彩狂野(甚至超出常规),极具视觉冲击力为特征。野兽派画家中以马蒂斯最为著名,还有杜飞,弗拉芒克、德兰等。

马蒂斯,昂蒂布的景色,约1925年。

杜飞,骑在马背上的哈里凯。

弗拉芒克,鱼。

20世纪初,巴黎是西方世界的艺术中心,除了法国本土画家外,也有一批国外画家聚集于巴黎,他们的艺术风格大多属于野兽派、表现主义一脉,有时被统称为巴黎画派,意大利人莫迪里阿尼、荷兰人凯斯·凡·东根、俄国人夏加尔、白俄罗斯人苏丁、法国人郁特里罗等是其中的代表。

凯斯·凡·东根,杂技演员,1904年。

莫迪利阿尼,侧卧的裸女,1918-1919年。

继承塞尚等人的探索,在野兽派之后不久,立体派应运而生。立体派进一步将物像简化为几何形体,重塑了传统西方绘画中的空间关系,以毕加索、布拉克最具代表性。

毕加索,皮埃罗和阿尔勒金,1971年。毕加索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的一生风格多变,但最为大家熟悉的,是他在立体派时期的作品。

20世纪初的艺术家对社会进步极力推崇,一些人甚至主张摒弃传统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学院,着力表现运动和力量,这就是未来派。未来派兴起于意大利,一战期间传至欧洲各国,其代表有贾科莫巴拉、波丘尼、卡拉等。当时在俄国也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未来派艺术家(最著名的是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其艺术形式和意大利有所不同,也没有在东一展出过。

贾科莫巴拉,悲观与乐观,1923年。

贾科莫巴拉,生命之箭,1923年。

20世纪初,还有一些艺术家受到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试图突破符合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念,表现人的本能、潜意识和梦,达到绝对和超现实的意境。这一派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著名的有达利、米罗、马格利特等。

基里柯,赫克托耳与安德洛玛刻,1924年。基里柯是出生于希腊的意大利人,他和卡拉发起成立了形而上画派,和超现实主义有共通之处。形而上画派仅存在了几年,却影响深远。

米罗,恋人的哀悼,1953年。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画风差别很大,比如米罗,他的画作就以各种抽象符号的组合为特征。

古图索,自画像,1942-1943年。20世纪初的一些艺术流派进而艺术家与政治关系密切,比如前面介绍的未来派,往往和右翼法西斯主义关系密切,当然也有和左派走得很近的,比如古图索。

现代艺术

东一也展出过一些现当代艺术作品。我对这个阶段不太了解,就不介绍了。

波洛克,绘画A,1950年。

丰塔纳,空间概念——等待,1959年。

杜尚,帽架,1964年。

瓦萨雷利,无题(织女星),1965年。

法国艺术家热拉尔弗朗格的3件作品云南配资平台,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和日出印象同期展出。

发布于:上海市